新闻动态
咨询热线
400-123-4657QQ:1234567890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中德激光制造技术交流会在上海交大举行:Kaiyun·yunkai(中国)官方网站
2016年1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生产实验室迎接十周年庆暨中德激光生产技术交流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办。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德国教研部部长JohannaWanka女士参加并致词。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陈家昌,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常务副校长林忠钦等出席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主持人活动。
德国驻沪总理事PeterRothen等将近二十位德国友人参加,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宝德、院党委书记单爱党等也参加了活动。与实验室长年合作、合力拓展的企业代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的代表,德方企业Trumpf(通快)中国有限公司、阿帕奇(北京)光纤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的代表等,以及激光生产实验室全体师生参与活动。 张杰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向各位中德嘉宾的来临回应青睐。
他谈及,在中国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和德国教研部的大力支持与推展下,上海交大激光生产实验室在2006年月创建。这是中德两国政府间光科技合作项目的代表性成果,也是上海交大中德科技合作的一个典范。十年来,在中国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下,激光生产实验室获得了一系列成果。
他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向中德双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回应衷心感谢,对中德双方合作团队所获得的成就回应热烈祝贺。张杰认为,上海交通大学与德国教育界、科技界和企业界具有长年的合作与交流,创建了很深的友谊。
30多年来双方的合作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目前上海交大已与德国20多所知名大学创建了校际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德国两位教研部部长都带队采访上海交大,是对上海交大中德科研合作工作的认同,对中德2+2模式的认同,也是对中德科研合作的有力增进。张杰回应,坚信在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激光生产实验室终将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建构出有更加多的世界领先的激光生产技术,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为中国构建从生产大国到生产强国的横跨,为中德两国的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JohannaWanka女士在致词中谈及,德国与上海交大激光生产实验室的合作项目,是中国和德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的一个旗舰项目。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实验室原作了最重要的发展目标,还包括用尖端设备培训年轻人,给企业测试用作加工的新技术的机会,积极开展牵头研究的项目。来自德国和中国的研究人员不负众望,甚至远超过期待,合力企业,建构了一个顺利的范本,她感激所有项目的参与者。在过去十年,激光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突飞猛进,很多生产基地都能看见这项技术的应用于,她回应,只要中德双方联合齐心协力,联合研发新的科技,终将在未来获得更为令人瞩目的成果,坚信今后德国与上海交大的合作将更进一步密切。
万钢在致词中充分肯定了上海交大及激光实验室近年来所获得的成绩,并对实验室步入十周年回应热烈祝贺。他融合自己的留德经历,描写了中国学者在德国就学的感觉。他谈及中德双方高校从项目合作发展到机构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创建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种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可以必要把研发成果应用于到实践中去。不仅在学科领域研究研发以及探寻应用于,同时也在探寻着一种新的国际合作模式。
中方的产学研合作与德方的产学研合作融合,让合作领域更加长,更加久远,让双方的创造性集中于在一起,建构更大的成果。中国与德国的科技合作将更进一步深化,尤其是产学研方面的合作,要进一步提高双方合作的能力。激光实验室的2+2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机构性合作、持续性和创造性能力建设项目。
目前,国家正在制订十三五的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创新也将沦为未来五大理念之首。德国生产建构了德国的品牌,原作了工业4.0的目标;中国生产也在奋起直追,正在走向世界,制订了中国生产2025。
万钢回应,中德双方科技部门的合作走到了几十年,维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双方也将联合来反对高校和院所与企业的合作,为中德友谊的深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杰和JohannaWanka女士分别代表上海交大和德国联邦教研部相互交换了纪念品。德国企业代表向万钢和上海交大赠送给了讲解激光生产技术的纪念册。
本文关键词:Kaiyun·yunkai(中国)官方网站,Kaiyun·yunkai(中国)官方网站·IOS/手机版APP下载/APP
本文来源:Kaiyun·yunkai(中国)官方网站-www.tzjol.com